(SeaPRwire) – 戰爭總是吸引說故事的人,在故事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類型的人出現。通常記者會最先到場,然後作家和歷史學家會來為事件賦予更宏大的敘事。藝術家往往是最後到來的,儘管他們的作品一旦問世,卻可能產生最大的共鳴。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瓷器戰爭》(Porcelain War) 的發行證明,藝術家們已經開始訴說他們眼中的這個故事,而這與專家和記者向我們展示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對電影製作人來說,這並非偶然。「我在拍這部電影時最擔心的是,」聯合導演斯拉瓦·列昂季耶夫(Slava Leontyev) 最近告訴我,「我們最終會拍出像新聞報導一樣的東西。」她的合作夥伴安雅·斯塔森科(Anya Stasenko) 則更精確地指出:「我拒絕讓它成為一部關於血腥、暴力和殘暴的電影。」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距離俄羅斯邊界約 25 英里的前線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無法逃避戰爭的暴力,也無意粉飾太平。俄羅斯的炮彈不斷落下,摧毀城市及其郊區的部分地區,殺死了數千人,並迫使超過一百萬平民逃離該地區。聯合導演列昂季耶夫服役於烏克蘭特種部隊,我們在電影中的一個片段跟隨他的排進入戰鬥,通過他們安裝在制服上的攝像機觀看殘酷的景象。
但這一幕是電影整體基調的例外。它的主要焦點不是戰爭本身,而是戰爭的反面:戰爭所摧毀的美麗與人性。劇情圍繞三位藝術家展開:列昂季耶夫和斯塔森科,以及他們的友人安德烈·斯捷法諾夫(Andrey Stefanov),一位兼任電影攝影師的油畫家。他們不僅用武器戰鬥,還通過即使在空襲警報聲響徹四周的情況下也要繼續創作藝術來與戰爭抗爭。列昂季耶夫解釋說,這些創作行為成為了抵抗俄羅斯的關鍵形式,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目標不僅僅是征服烏克蘭領土,還要消滅烏克蘭文化。
電影標題中的「瓷器」指的是藝術家們創作的雕像,描繪了像小龍和飛馬一樣奇幻的生物。列昂季耶夫在他訓練平民使用突擊步槍的空閒時間裡,設計和製作這些雕像,而他的伴侶斯塔森科則用她精美的圖畫裝飾它們。他們的密友,油畫家安德烈·斯捷法諾夫是電影的攝影師,他展現的佈景技巧,考慮到他完全缺乏攝影經驗,就顯得更加了不起。
這三位藝術家都是業餘電影製作人。在戰爭開始時,他們依靠他們的美國合作者布蘭登·貝洛莫(Brandan Bellomo)——電影的編劇、剪輯師和聯合導演——提供他們製作電影所需的設備。貝洛莫從未到烏克蘭幫助他們。通過持續數小時的視頻通話,他教他們如何使用他通過快遞送往哈爾科夫的攝像機和麥克風,這些設備通常混在人道主義援助的貨物中。
電影的技術精湛以及它所獲得的讚譽,似乎很難與烏克蘭電影製作人基本上是在憑直覺拍攝的事實相協調。《瓷器戰爭》贏得了 2024 年聖丹斯電影節最佳美國紀錄片評審團大獎。斯捷法諾夫獲得了美國攝影師協會紀錄片獎提名,對於一位新人來說,這是一個罕見的成就。上個月,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長片提名。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長片獎去年頒發給了另一部關於戰爭的電影,《馬里烏波爾 20 天》(20 Days in Mariupol),這部作品是俄羅斯圍攻和轟炸烏克蘭南部城市馬里烏波爾期間製作的傑出的新聞作品。其導演姆斯季斯拉夫·切爾諾夫(Mstyslav Chernov) 是美聯社的戰地記者,他經常談到他希望將戰爭的恐怖展現出來,即使他意識到這樣做的風險。
他曾在俄羅斯入侵一週年左右表示:「看著人們哭泣,這很痛苦。「當你讓觀眾在 90 分鐘內置身於這種混亂、這種困境和這種暴力之中時,人們可能會不堪重負,甚至被這種暴力的程度嚇退。」
於 11 月在美國首映的《瓷器戰爭》的細膩之處,幫助影片避免了這種風險。影片的核心是列昂季耶夫和斯塔森科的愛情故事,我們在他們安靜的時刻觀察他們,在工作室製作雕像,或帶着他們的狗佛羅多(Frodo) 穿過哈爾科夫周圍布滿地雷的樹林。這樣的悠閒場景讓我的朋友,一位經驗豐富的戰地記者評論說,這部電影缺乏動作場面,而且節奏比典型的戰爭紀錄片慢得多。
但它的方法為切爾諾夫在發行《馬里烏波爾 20 天》時認識到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答案。隨著戰爭的持續,記者們越來越難以抓住並保持觀眾的注意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本身就是一位前電影製作人和喜劇演員,從一開始就敏銳地意識到這種危險。「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澤倫斯基在 2022 年 4 月,也就是俄羅斯入侵約兩個月後告訴我。「遺憾的是,我們的戰爭是通過大型社交網絡來感知的。人們在Instagram上看到這場戰爭。當他們厭倦了它時,就會滾動過去。很多血,很多情緒,這讓人很疲憊。」
一年半後,當我們再次討論這個問題時,澤倫斯基感覺情況越來越糟。「對戰爭的疲憊感像海浪一樣滾滾而來,」他在 2023 年秋季告訴我。「你在美國、在歐洲都能看到。我們看到,一旦他們開始有點疲倦,這對他們來說就變成了一場秀:『我不想第 10 次再看這個重播了。』」
澤倫斯基應對這一挑戰的方法是周遊世界,接受記者的採訪,並讓外國領導人不要屈服於一些西方專家所稱的「烏克蘭疲勞」。《瓷器戰爭》通過其美麗和人物的魅力,提供了另一種解決這個困境的方法。這部電影以藝術作品才能達到的方式與觀眾產生聯繫。隨著戰爭進入第四個年頭,烏克蘭需要新的方式來講述戰爭的故事,而藝術家們可能會成為其最有效的使者。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